口臭、胃痛、胃酸、噯氣、惡心、脹氣…是多數胃部不適的人常有的癥狀,總以為這些現象源于飲食不規律,殊不知自身可能感染上了一種I類致癌原物——幽門螺旋桿菌。
傳統的理念都認為胃里的酸性環境不可能有活菌的存在,直到1983年,澳大利亞主治胃病的內科醫生馬歇爾和他的合作者沃倫首次從活檢組織中分離出一種螺旋形的桿狀細菌,在嘗試感染小鼠等動物連續失敗后,馬歇爾以自身為實驗對象,將一小杯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一飲而盡。幾天后,在反酸、嘔吐、口臭的折磨中,自己也成功患上了胃病。隨后醫學界通過了十年的臨床論證研究,最終于1994年2月,美國國立衛生院在華盛頓召開共識會發表聲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等胃部疾病的關鍵是檢測和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馬歇爾和沃倫也由于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及其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的致病機理榮獲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很強的活性和繁殖能力,它通過分泌尿素酶、粘液酶、脂酶和溶血素、細胞毒素等多種有毒物質導致胃黏膜屏障損傷,誘發慢性炎癥,并通過損傷被感染者的DNA,促進癌癥的發生。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認定為胃癌I類致癌物。
2015年發表的《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報告》和2016年發表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的馬斯特里赫?5共識》以及最新出臺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將幽門螺旋桿菌胃炎定義為:一種感染性疾病,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最持續的致病因素,因此也強調了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作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可見,幽門螺旋桿菌在胃癌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通過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來預防胃癌發生的事實已經獲得了眾多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的證據支持。
你的胃里有幽門螺旋桿菌嗎?
吃的那點事兒
硒泰克生物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林泉街399號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東南院(1#)205、207、209室
郵箱:
企業郵箱登錄: